![]() ARTICLES ![]() ![]() |
24. 从渐强渐弱说起......
我在“说话、弹乐句与唐诗”一文中提到,怎样找到渐强渐弱的方法。这方法的本质就是:当一个音比一个音高时就渐强;反之则渐弱(大部分弹乐句时就是正确的,只有小部分例外)。但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上课时启发学生用的“土方法”,不能登大学教授大师班的大雅之堂,只能私下“实用主义”式地讲讲。 一次,我的旅欧指挥家弟弟王进来洛城给父母祝寿,我乘机向他请教这方面的问题,谁知他的回答与我一样,顿时使我信心大增。 “而且”,他进一步解释道:“在巴洛克音乐之前的200年间,教堂的音乐是平的,没有表情和渐强渐弱,因为音乐所表现的是上帝,而上帝是神,不能有人的感情和表情......而当米开朗基罗所画的‘圣母圣婴图’问世后,为什么它在绘画史上这样重要:因它是一个分水岭,他把人类的感情溶入到对神的感情中,所以他为绘画和音乐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。从那以后,绘画和音乐中就有了色彩和表情。音乐也就有了渐强渐弱!” 我继续请教道:“可那时的键盘乐器是大键琴、羽键琴,那乐器本身是不能渐强渐弱的啊!”他答道:“你说的没错!但那是乐器本身的限制,但在小提琴和教堂音乐的四部合唱中,都可以表现出渐强渐弱的啊!所以巴洛克时期的人就把人类的感情放入巴洛克的音乐中,所以那时的音乐是有感情和表情的。唯一的区别和限制是:你要模仿那时期乐器制造本身对音量及渐强渐弱的限制,还是要追求巴洛克音乐中的精神,你要决定哪一个更重要。” “说到人对音乐感觉的共性”他补充说:“我亲眼看到当祖宾 . 梅塔指挥维也纳爱乐排练莫扎特第40交响曲时,当小提琴声部在演奏到 4时,全体演员的背部,都随着音乐的渐强逐渐离开椅背挺身向前靠,而当他们演奏到时,全体小提琴演员的背,又都逐渐随着音乐的渐弱,靠回到椅背上。可见,这就是人对音乐感觉的共性......” 我感佩不已,直说:“你这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!因我只想到乐器本身的限制,而没注意在巴洛克音乐中,由于加入人类的自然感情放入宗教音乐中所形成自然的渐强渐弱了!还是你比我高!!!今天的谈话没白谈!......” 他得意地说:“所以你以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,能在欧洲乐团面前站住脚是容易的吗?我就给他们讲这个,他们就心服口服地听着!......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