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ARTICLES ![]() ![]() |
47. 成材或成柴
栋梁之材是指能支撑房子的支柱性材料,通常用来形容各行业或国家中的精英人物。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往往是不能成为栋梁的木材,例如有观赏价值的树木(电影中常称之为“花瓶”)或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感情的树,如俄罗斯人眼中的白桦树。 可认真去看,这白桦树除了美观的外表以外,完全不可能成为栋梁。所以大千世界的造物主早就安排好了:栋梁之材少而珍贵,所以委以重用。次而生之的树,数量大而不能成材。于是,造物主安排它们或作观赏或作绿化。即便是最没有价值的树木,也可以磨碎造纸或者当柴烧掉,整体看来并没有浪费,——物尽其用嘛,还是造物主聪明。 那这些树木的命运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有如此大的不同呢?当然,首先是种子,其次是生长条件和环境。 但人才的培养,怎能只靠先天条件好呢?而先天条件不够好,但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努力,最终获得成功,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。例如,我教一个5岁的女孩,开始时她的基础极差,在我看来,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。但是,通过一年的艰苦训练和家长的积极配合,这个学生在6岁的时候达到钢琴考试7—8级的成绩,并于2013年5月31日成功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,我终于对她的妈妈说:“我一开始并不看好你的女儿,但是现在她让我刮目相看,我不仅尊重你,也对你女儿的这种拼搏精神感到敬佩。” 但是,相反的情况也不少,更有甚者,最近有父母出言恐吓说:“你们在虐待我们的儿女。。。。。。这些事情传到社会上。。。。。。”,——我这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父母,我校有众多的学生参加不同的比赛并大量获奖,我可以找出几十个学生及其父母,他们都可证明自己的成功和学校教育的水准。为什么只有这家人,而且同时是两个孩子都没有成功?十几年来各主要中文媒体曾多次报道我校成功的案例,难道还不能够充分说明问题吗? 我实实在在欢迎,我们可以利用各大媒体展开大辩论,把光明和丑陋放在光天之下,把阴谋和小动作公布于众,这是对这种人最好的回答,而我心中坦荡,凡事就揭开了谈,下次更不留情面。 看到这对兄妹的情况和父母的抱怨,我不得不承认:世界之大无奇不有。别说钢琴老师救不了他们,今后任何人也救不了他们。历史上早已把这种人定位了,就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,史称:扶不起来的阿斗。 为什么扶不起来?因从小学琴的学生同时还学到忍耐,奋斗及追求高尚正直的灵魂等等,这也同时是长大后从事任何职业的基础素质。如果碰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,那今后只要有机会,他们也会同样放弃。从小如此,长大后能有什么前途?哪有父母溺爱孩子,反而说老师虐待的?哪有吃不到葡萄,反说葡萄酸的?你自己不前进,还有什么资格去埋怨别人? 说来说去,还是“虎妈”型的父母值得尊敬。子女前途也好很多。其中也包括作家陈燕妮,她属于目光远大,高智商的“虎妈”。我实在建议:把上述抱怨老师虐待的这对父母,和陈燕妮放在一起好好比一比。我都替这对父母感到羞愧。他们真应该好好研读一下陈燕妮为其儿子成长而写的文章(原载于美洲文汇周刊13年4月6日版) 请问,一个孩子从小样样努力,长大后事业成功的机率,与病鸡似的家庭教育相比,哪种更易成功? 多年前我教画家丁绍光3岁的女儿,我常夸她是少见的聪明和用功。一次,妈妈得意地说:“那当然了!这‘种’好呗!”——哈!真土的大实话。 我们当然不能说某人的“种”不好,因人实非树种。但就算好种子,生长在软弱,自私,不知感激的家庭土壤中,是可能成功的吗? 美国表面上平等,实在是分上下,输赢;人分成功和失败,树也分栋梁和柴薪。如连成为栋梁的欲望和训练都没有,长大后不做烧火的柴薪,还能是什么? 古诗云: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!你属哪边?! |